月笙他们也提了鱼和鸡蛋,还有月笙亲手绣的鸳鸯手帕。一到张黎家,方竹香就十分热情把他们迎进了喜房。喜房里已经聚了些人,有赵玉蓉和村长媳妇儿,还有两位头发花白的老太太。月笙看了下,没发现张黎的大伯和两位姑姑,但见方竹香满脸喜色,张黎也是豪不在意的模样,就没多问。帮着把桂圆花生等物撒在大红色的喜床上之后,就看着小虎和嫣嫣两个小孩子在床上滚来滚去压床。弄完之后,这些人也都没回去。张黎家就他和方竹香,也没个亲戚能帮衬下,今天请来的这些人都是和他们家交情不错的,都有些不落忍。也不用请,就都留了下来帮忙贴喜字、挂灯笼、牵红绸。一直到李轻舟他们赶了牛车过来帮忙运桌椅板凳,月笙和陈秀玉他们才回了家,开始准备明天喜宴要用的板栗饼和板栗糕。九月初七,宜嫁娶。虽说张黎凶名在外,在村里人缘不太好,但喜宴依然十分热闹。无他,村里好多年都没人招过婿了,这样的热闹大家都不愿错过。月笙吃过许多喜宴,却也是第一次看招赘的,不得不说确实很新奇。而且张黎和陆思源两人也十分有趣,黎哥儿依然是一贯的冷脸,看不出什么喜乐。陆思源却是一直在傻笑,满脸喜色,被人打趣两句就红了脸。“你别说,这两人往那儿一站还挺登对。以前也没仔细瞧过,这黎哥儿虽然凶了些,长得还是挺俊的。”“这两人看着也有趣,小哥儿一点也不羞,倒是这做相公的更像小媳妇儿。”“可不是小媳妇儿吗,你忘了人家是招婿了,这样一看还真是合适。”在坐的宾客也都在议论这对新婚夫夫。当然月笙他们也没能逃脱这样的讨论,来吃席的人都尝到了板栗饼和板栗糕,也见到了一家人都穿着材质极好的新衣,眼里的羡慕是怎么都掩不住。“你们这衣裳真是好看,料子瞧着也好,得花不少钱吧?”“还是你们家轻舟有本事儿啊,人又长得俊,还孝顺,又会赚钱。”“你说说,怎么有你这样蕙质兰心的小哥儿呢,你做得那饼啊糕啊的,味道是真好。还有黎哥儿那喜服也是你绣的吧,那祥云、鸳鸯还真是活灵活现。得空啊,我定让我家那丫头去找你讨教讨教。”一晚上,月笙和陈秀云尽听了恭维话了。直到喜宴散了,回了家,月笙才狠狠松了口气。
“怎么了,今天累着了?”李轻舟揉了揉月笙皱起的眉头。“累倒还好,就是听了太多话,感觉脑瓜子现在还嗡嗡的。”今天也有许多人来找李轻舟套近乎,他一听就知道月笙说的是怎么回事儿了。村里向来如此,穷困时似乎都没几个人认识他们,一旦日子好了,就有人主动靠上来。李轻舟笑了笑,继续帮月笙揉着额头,“这些人就是这样,别放在心上。你若是心烦,我给你哼个曲儿,兴许就好些了。”“好呀!”李轻舟其实也不会唱什么小曲儿,多是他自己撑船时闲着无聊自己乱编的。“小河弯弯唉,木船儿水上走……”月笙只听端午时花船上的伶人们唱过曲儿,他不知道怎样的曲和词才算得上。他只觉得李轻舟的声音很温柔,让他忍不住闭上了眼睛静静地去聆听。竟然就这样窝在李轻舟怀里缓缓进入了梦乡,梦里是他和李轻舟坐在小木船上,顺着水流穿过了一座又一座青山……之前上山捡板栗的时候,月笙就看见了柿子树,一个挨一个挂在枝头,看起来沉甸甸的。不过那时候柿子大多还没开始黄皮,涩得很,月笙只摘了些回来,用坛子泡了些脆柿子。绿皮柿子放进大坛子里,倒入清水,在最上面塞一层辣蓼子草和茅草,盖上盖子泡个四五天就能吃,又脆又甜,一点儿也不涩。等板栗饼生意做完,山上的柿子也差不多都变红了。李轻舟搬了梯子,拿了用竹竿做的叉子,去山上摘了几背篓回来晒柿子片和柿饼。晒柿子片和柿饼的柿子不能选太软的,皮全黄了,但还捏不破的那种最好。柿子削了皮去了蒂,切成片后摆在簸箕上,太阳好,晒个一两天就差不多。柿饼子不用去蒂,削了皮之后晒着就好,晒软之后每天压一压。不过月笙他们没敢做太多柿饼,因为柿饼子做成需要的时间长,若是遇上几天阴雨就容易发霉。好在这次运气好,中间虽然下了雨,但都只是下了一会儿就停了,柿饼晒得还算成功。晒好的柿子片和柿饼都被塞进了坛子里封好,过段时日就会上霜,到了腊月间吃起来正好,甜滋滋的又能降火除燥。日子一晃就进了十月,天气越发冷了,有时早上起来地上还有一层白霜。街上有那畏寒的已经穿上了棉衣,不少人都缩着脖子,双手拢进袖子里。“今天多割点儿肉吧,回去多做些包子、馅饼带着在路上吃。现在天气凉了,放个一两天也不容易坏。再炒些榨辣椒,到时候用热米饭拌一拌就能吃,油多点也能放挺久。”一阵冷风吹来,月笙瑟缩了一下。“行,那我们先去肉铺。”大街上不好牵手搂抱,李轻舟只能离月笙更近了些,帮着挡一挡侧边的风,“天越来越冷了,你在家多注意些,买的棉花棉布都还有,给自己多做几身厚衣裳,不要着凉了。”
耽美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