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还要回京请罪,能不能活下来还不好说呢。
&esp;&esp;咋,你想保他?
&esp;&esp;问题是,您有这么大的面子吗。
&esp;&esp;朱桢并不知道部下的想法,否则肯定气的七窍冒烟。
&esp;&esp;正应了那句话,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esp;&esp;半个月后部下来报,许柴佬想吊唁长辈,希望获得准许。
&esp;&esp;朱桢大喜,这就是瞌睡来枕头啊。
&esp;&esp;当即就亲自去码头迎接,见面就充满歉意的道:
&esp;&esp;“许总督,此时实在抱歉……只是上命难为,希望你能谅解。”
&esp;&esp;许柴佬自然不信什么上命难为的规划,不过经历了那么多,他在政治上已经逐渐成熟。
&esp;&esp;知道政治就是如此残酷,更明白朱桢为何会如此做。
&esp;&esp;更何况,自己戴罪之身,对方竟然没有丝毫轻视,亲自出迎还道歉。
&esp;&esp;他非但没有恨对方,反而很是感动:
&esp;&esp;“大王折煞许某,此乃他们咎由自取,只能怪他们自己。”
&esp;&esp;“听说时候大王将他们的尸骸收敛安葬,不使其暴露荒野,许某感激不尽。”
&esp;&esp;朱桢自幼接受儒家思想,对死人保持着最起码的尊敬。
&esp;&esp;在清理过大族之后,命人将他们的尸身按照家族进行埋葬。
&esp;&esp;没想到今日竟然还能有意外收获,这让他更是高兴。
&esp;&esp;双方寒暄过几句之后,许柴佬就去埋尸之地吊唁了族人。
&esp;&esp;朱桢还没有迂腐到一人一坟的地步,只是用草席裹起来摆放在一个坑里集体埋葬。
&esp;&esp;许柴佬的父母就在其中。
&esp;&esp;事情已经过去那么久,自然不能挖出来逐个分辨。
&esp;&esp;所以他统一吊唁了一下。
&esp;&esp;就在他准备离开的时候,朱桢派人过来邀请他赴宴。
&esp;&esp;整个楚国的头面人物,全都出席了。
&esp;&esp;这种礼遇,让许柴佬更加感动。
&esp;&esp;但他也知道,礼下于人必有所求,朱桢这么做定然是有其目的的。
&esp;&esp;所以在宴席结束后,就主动询问可有什么能帮助的。
&esp;&esp;朱桢也没有隐瞒,直接说出了目的:“我欲在楚国施行淡马锡的制度,只苦于不懂新政。”
&esp;&esp;“希望能得到许总督的指点。”
&esp;&esp;许柴佬笑道:“我当是何事,大王何不早言。”
&esp;&esp;于是就拿出一本厚厚的书:“这是我对新政的理解,以及这些年的经验教训,希望能帮到大王。”
&esp;&esp;朱桢郑重的接过:“谢许总督帮助,若楚国有所成必有厚报。”
&esp;&esp;接着两人又闲聊起来,朱桢话里话外都透露出招揽之意。
&esp;&esp;许柴佬非常的感动,没想到还有人能如此看重他。
&esp;&esp;但他并没有留下的打算。
&esp;&esp;陈景恪对他有知遇之恩,淡马锡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他必须回去请罪。
&esp;&esp;所以并没有接朱桢的话。
&esp;&esp;第二天就启程,踏上了返回洛阳的道路。
&esp;&esp;第358章 无题
&esp;&esp;许柴佬和岑信通出发的时候已经是年底,新年都是在船上度过的。
&esp;&esp;然而对于大明来说,今年又是一个喜庆年。
&esp;&esp;因为是建章元年的新年,具有特殊的意义,所以朝廷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仪式。
&esp;&esp;其实这也是老朱留在凤阳不回来的原因,不想抢了儿子的风头。
&esp;&esp;大年初一这一天,在京的入品官员、地方封疆大吏的代表、藩属国的使节,特邀而来的社会名流……
&esp;&esp;约有上万人齐聚承天门前的广场。
&esp;&esp;朱标和朱雄英皆身着衮袍,站在承天门接受臣民朝拜。
&esp;&esp;陈景恪被特许上了城楼,站在朱雄英的后方。
&esp;&esp;虽然他尽量将自己缩在朱雄英身后,可依然被许多人看到。
耽美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