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现在出兵将西域打下来,等两年后他和钦察汗国交战,我们还能渔翁得利。”
&esp;&esp;朱元璋摇摇头说道:“不成不成,现在将西域打下来,帖木儿就会面临你二叔三叔两面夹击。”
&esp;&esp;“他又不傻,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和硬着头皮和钦察汗国开战。”
&esp;&esp;“所以,我们必须要为他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
&esp;&esp;徐达点点头,说道:“陛下所言甚是,我们必须要让帖木儿相信,他的后方是安全的……”
&esp;&esp;“为了尽快搜刮资源,帖木儿很可能会加大对察合台汗国资源的掠夺。”
&esp;&esp;“这必然会削弱察合台的实力,我们出兵会更容易获胜。”
&esp;&esp;“而且过度压榨,也会引起百姓的不满。”
&esp;&esp;“等我们出兵的时候,很可能只需要一两场胜利,就会出现百姓喜迎王师的局面。”
&esp;&esp;还是那句话,此时的百姓没有什么族群概念。
&esp;&esp;大明统治他们,还是察合台大汗统治他们,对他们来说都行。
&esp;&esp;谁对他们好,他们就跟着谁。
&esp;&esp;帖木儿要吸察合台汗国的血,察合台大汗只能拼命压榨百姓。
&esp;&esp;西域百姓活不下去,自然会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esp;&esp;如果真出现这种局面,大明后续治理西域就要简单许多。
&esp;&esp;这个道理并不复杂,朱雄英自然也懂,只能失望的收回了立即出兵的念头。
&esp;&esp;这时,陈景恪再次开口道:“不过……虽然现在不适合动西域,却是动天竺的绝佳时机。”
&esp;&esp;朱雄英眼睛一亮,追问道:“快说说,为何适合动天竺?”
&esp;&esp;其他人也都向他看来,不是正在说安西和西域吗,怎么突然就扯到天竺去了?
&esp;&esp;徐达则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esp;&esp;陈景恪解释道:“经过三年的准备,燕王府的实力已经很强,有能力发动这场战争。”
&esp;&esp;“燕王世子学有所成,也足以去主持大局了。”
&esp;&esp;“还有道衍大师辅佐,收拾天竺不在话下。”
&esp;&esp;“帖木儿得知我们在攻打天竺,就会更加放心的和钦察汗国开战……”
&esp;&esp;耿光质疑道:“燕王府的实力我不怀疑,但天竺亦是大国,恐怕不好打吧。”
&esp;&esp;“而且我们是外来之人,他们的百姓会接受我们的统治吗?”
&esp;&esp;陈景恪笑道:“如果是别的国家确实不好打,但天竺例外……”
&esp;&esp;这个国家的战斗力不提也罢,华夏对他们的战绩,堪称战史奇迹。
&esp;&esp;古有一人灭他们一国,今有四名战士击败他们两个精锐营。
&esp;&esp;并且还留下了一句名言:敌人非但不投降,还胆敢向我还击。
&esp;&esp;听听这话说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们人数占优势呢。
&esp;&esp;而且天竺采用的是种姓制度……
&esp;&esp;“他们的统治阶层婆罗门、刹帝利,全都是外来的雅利安人。”
&esp;&esp;“就连第三等吠舍,也就是平民,都是雅利安人。”
&esp;&esp;“占人口大多数的本地土著,只能作为底层也就是第四等的首陀罗……”
&esp;&esp;“只能从事伺候人的低贱行业。”
&esp;&esp;“在首陀罗之下,还有个第五等,属于贱民级别,连当奴隶的资格都没有……”
&esp;&esp;“燕王府击败他们之后,暂时不要大刀阔斧的改革,先用种姓制度稳定政权。”
&esp;&esp;击败他们之后继续使用种姓制度,明人自然是高种姓。
&esp;&esp;在制度不变的情况下,基层的百姓是不会在乎谁当国王的。
&esp;&esp;维持旧制度,更有利于燕国的统治。
&esp;&esp;等时机成熟再进行改革,彻底废除天竺文化,废除种姓制之类的。
&esp;&esp;至于为什么不留着种姓制度……
&esp;&esp;陈景恪的目的是推广华夏文化,不把天竺文化废除,过个几十上百年燕王府就会被对方给同化。
&esp;&
耽美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