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但不管他能不能理解,这条命令都这么下达了。
&esp;&esp;出于好奇心,他也前来观刑。
&esp;&esp;以他的身份,自然不会和百姓挤一块儿,而是找了个无人的高处用望远镜观看。
&esp;&esp;望远镜这东西制作门槛并不高,大致样式被人知道之后,很快就被工匠们摸索了出来。
&esp;&esp;精度和功能都不如军用,但对于普通人已经足够了。
&esp;&esp;只是这玩意儿价格昂贵,不是一般人能消费的起的,王绂也是咬牙才买了一副。
&esp;&esp;平日里出行,游山玩水使用,特别方便。
&esp;&esp;今天正好也用到了。
&esp;&esp;然后就看到了让他为之震撼的一幕。
&esp;&esp;高高在上的官吏,变成了砧板上的羔羊。
&esp;&esp;温顺的百姓褪去了怯懦,变得无比的狂热,似乎一把火就能将他们点燃。
&esp;&esp;尤其是争抢贪官血肉的场面,更是让他深受触动,内心深处一股莫名的情绪在酝酿。
&esp;&esp;他知道,灵感来了。
&esp;&esp;之后他放下望远镜,遵从内心的声音,来到了现场。
&esp;&esp;亲身感受到了那股氛围。
&esp;&esp;他脑海里不由自主的浮出两个字,民心。
&esp;&esp;内心里酝酿的那股情绪,也迅速膨胀,一幅幅画面浮现在脑海里。
&esp;&esp;最后定格在其中一幅上。
&esp;&esp;王绂内心反而非常平静,在画面定格之后,他毫不犹豫的转身离去。
&esp;&esp;一路回到借宿的寺院,他关闭房门取出文房四宝。
&esp;&esp;挥毫泼墨,很快一幅画的轮廓浮现在纸上。
&esp;&esp;城外,行刑台。
&esp;&esp;柱子上绑着一个人,左侧肩膀已经露出白骨,剧痛让他面容扭曲。
&esp;&esp;一名手持利刃的人,正在沿着伤口进行切割。
&esp;&esp;行刑台的边缘,一名差役手持一块吸血的肉,做投掷状。
&esp;&esp;在高台的下方,围绕着黑压压一眼望不到边的百姓。
&esp;&esp;只有前面几排人能看到面孔,在后面就只有一个模糊的轮廓,唯有那一双手伸向高台的手,清晰可见。
&esp;&esp;王绂足足用了四个时辰的时间,才将这幅画画好。
&esp;&esp;等他抬起头,发现外面天早就已经黑了。
&esp;&esp;屋子里不知道什么时候,被人点了数十根蜡烛,照的房间犹如白昼。
&esp;&esp;这些全都是虫蜡和蜂蜡做的蜡烛,价格高昂。
&esp;&esp;平时只有佛会的时候,才会取出一些使用。
&esp;&esp;今日竟舍得拿出来,王绂也不禁心生感激。
&esp;&esp;屋外人也察觉到他完成绘画,不一会儿主持就在门外求见。
&esp;&esp;王绂起身将人迎了进来。
&esp;&esp;一见面主持就说道:“恭喜施主又得佳作……方才未经允许擅入屋内,还请施主见谅。”
&esp;&esp;王绂感激的道:“是我该谢谢主持才对,若无这许多蜡烛,我的画作恐怕要半途而废矣。”
&esp;&esp;又客套了两句,主持提出能否欣赏一下画作。
&esp;&esp;王绂自然不会拒绝,也不能拒绝,就迎着主持来到书桌前。
&esp;&esp;只是看了一眼,主持就立即收回目光:
&esp;&esp;“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esp;&esp;王绂知道他为何会如此,这幅画莫说是主持,就算是他自己都不想看第二眼。
&esp;&esp;过了好一会儿,主持才说道:“世人只知王施主枯木竹石画乃天下一绝,却不知道人……人物画亦如此……传神”
&esp;&esp;王绂叹道:“偶尔所感罢了。我有预感,此生恐怕再也无法做人物画了。”
&esp;&esp;主持明显是懂艺术的,闻听此言露出遗憾之色:
&esp;&esp;“阿弥陀佛,希望王施主莫要因此留下心障。”
&esp;&esp;王绂用一声叹息,作为对他的回答。
&esp;&esp;主持默然,又过了一
耽美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