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纵杆方面给试飞员同志的压力确实比较大,这毕竟是世界上第一架采用这种控制逻辑的飞机。”
或许是觉得会议现场的气氛有些沉重,杨韦突然话锋一转,换了个轻松些的语气:
“不过也有好消息,得益于我们最新版本的飞控更新,油门杆的操作比过去变得简单很多,虽然因为发动机毕竟不是我们自己生产的,所以没能实现功能完整的全权数字化控制,但在一些极端工况下,飞控系统已经可以自动控制发动机的工作状态,避免突破安全极限。”
说完之后,他把目光投向旁边的常浩南,示意后者可以详细介绍一下。
尽管已经在地面测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作为歼10飞控中最近才加入进去的功能,确实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其缺乏全方位的了解。
对于一般的用户来说,倒是没必要强求知其所以然,不过既然是试飞,那么多了解一些总没有坏处。
而且,还可以提高试飞员对飞机的信心。
“没错,这套系统使用专门的算法,可以对过去难以感知到的一些喘振先兆进行监测,发现异常之后可以自动进行处置并将潜在风险告知座舱中的飞行员……”
常浩南用尽可能简短的语言,在大约半小时内介绍了主动稳定性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工作逻辑以及适用的情况:
“这套系统可以帮助飞行员免除对于发动机稳定性的顾虑,允许以更加大幅度的动作调节油门杆,并将会自动选择安全前提下最高效的方式……”
“飞行员只管推油门,剩下的交给飞控!”
常浩南借用了一句这个年代还不存在的广告词,用略带玩笑的语气说道。
会场内的氛围总算是活络起来一些。
实际上,他这套东西还真有点像飞机版本的attro。
在常浩南介绍的时候,试飞院的同志们听得尤其认真。
特别是当他说到可以提前预知潜在风险并自动降低转速进行规避的时候,不少人脸上都露出了复杂的神情。
作为承担最大风险的试飞单位,他们有不知多少前辈因为喘振这个飞行安全最大的敌人而牺牲。
如果之前就能有这样一套东西,想必能避免不少事故的发生。
“常浩南同志,这是给我们试飞员,搞了个护身符啊……”
歼10,起飞!(求一波月票~)
两天之后,首飞当日,清晨。
试飞站跑道旁边搭建起来的看台上面人头攒动,从最高领导到空军方面派出的技术代表,无不翘首以盼着华夏第一架自主设计制造的三代机首飞升空。
大约一小时前,天刚蒙蒙亮的时候,机场上空泛起了薄薄的晨雾,让大家一度开始担心首飞工作还能否顺利进行,不过随着太阳升起,雾气很快被驱散一空,天气总算恢复到了预报中所称的晴好状态。
总装车间里面,由于已经有了前面几次地面测试的经验,因此132厂和试飞站工作人员之间的配合已经算是轻车熟路,很快把飞机的前轮固定在了专用牵引车的夹具上。
宋闻聪和薛炽夀二人都破天荒地穿起了西装。
平日里其貌不扬,且因为经常出入厂房都弄得不太修边幅的两位一旦打扮起来,还真有了几分仪表堂堂的感觉。
一名工程师从不远处一路小跑过来:
“报告,十号工程1001号原型机首飞前检查工作已经全部完成!”
说完把手中拿着的一份文件递了上来。
试飞总师辛啸文、总设计师宋闻聪、总工程师薛炽夀和飞机总装负责人许德四人依次在上面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看着眼前已经准备就绪的飞机,薛炽夀百味杂陈之下只说出了两个字:
“出发!”
随着他的一声令下,飞机牵引车发出一阵低沉的轰鸣声,随后牵引着11吨重的飞机轻盈起步——
由于飞行过程预计并不会持续太长时间,为了减小起飞重量,只是加注了比较少的燃油。
即便等一会飞行员坐上去之后,这架飞机的实际推重比也会超过11。
宋闻聪注视着这架可以说倾注了自己近十五年来全部心血的战机,眼角已经微微发红。
实际上,自从担任十号工程的总设计师以来,他陪着这架飞机的时间,远比陪着家人的时间要长的多。
因此毫不夸张地说,歼10对于他,就好像是亲生儿女一般。
对于所有参与其中的设计和制造人员而言也一样。
有太多人把全部的青春、热血乃至生命都留给了十号工程。
“走,我们也过去吧,别让现场的人等太长时间了。”
跟1001号原型机第一次离开总装车间进行发动机启动测试那次类似,没有人坐上旁边已经准备好的客车,而是分成左右两拨跟着走在滑行道边上。
薛炽夀那台二八大杠轮胎被扎了,所以没办法像上次那样骑在
耽美小说